劫后余生與物是人非——讀陳與義的《臨江仙·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》
這個春節(jié)檔的電影最近比較火,是張藝謀執(zhí)導的《滿江紅》,歷史背景是發(fā)生在北宋汴京的靖康之變,電影應用的特技發(fā)達精致,劇中的流量明星如過江之鯽,輿論場上也為此很是沸騰了一段時間。不過,有一種說法叫“過去即異域”,指的是過去的時代較之于今天來講猶如不同的國家。因此,《滿江紅》電影更多是現(xiàn)代影視工業(yè)制造的超級幻相世界,不能等同于歷史現(xiàn)場。要觸碰那段歷史,最為便捷的方式是漢字,而相對凝練的文字形式則為詩詞。讓我們從閱讀陳與義的《臨江仙·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》出發(fā),進入當事人的記憶世界吧。
《臨江仙·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》:
憶昔午橋橋上飲,坐中多是豪英。長溝流月去無聲。杏花疏影里,吹笛到天明。
二十余年如一夢,此身雖在堪驚。閑登小閣看新晴。古今多少事,漁唱起三更。
先從題目看起,《臨江仙》為詞牌名,規(guī)定了字數(shù)、平仄、韻腳,多用以言仙事,也暗示了詞之大致內(nèi)容范圍。而真正的題目是“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”,即在一個閑來無事的夜晚里,登上一間小小的閣樓,忽然想起曾經(jīng)在洛陽城中的交游。北宋定都汴梁,即今開封。洛陽與汴梁相距不遠,也是大都會之一,所以當時名流士人多聚會悠游于此。
上闕講了年輕太平時在洛陽的美好回憶。也是一個氣朗風清的春日夜晚,在洛陽午橋之上,眾人雅興異常,流觴賦詩。座上多為京都名士,官運亨達,見識廣博。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,洋溢著青春的活力,心里是修齊治平的愿望,眼前是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。橋下長溝流水映月,悄無聲息。周圍有雪白剔透的杏花,疏枝交橫,暗香襲人,耳邊是樂人吹笛,悠揚歡快,眾人就這樣盡興歡宴,度過了一個太平之世的尋常夜晚。
下闕則是一晃二十,物是人非,國破家亡,僅得偷生。過去的青春與夢想就像一場空虛的春夢,腦海里那么真實,現(xiàn)實中無處尋覓。就像安史之亂中杜甫遇到衛(wèi)八處士時所嘆,“訪舊半為鬼,驚呼熱中腸”。陳與義也感慨,“此身雖在堪驚”。在那場浩劫之中,多少權貴之家舉族夷滅,多少公子王孫轉(zhuǎn)死溝壑,我都沒有能夠預料到我居然能夠在死人堆里揀出一條命來!同樣是樣式相近的小樓閣,同樣是春天里的悠閑夜晚,但逝者不可重生,盛世不能再來,國事不如往昔,山河不能收復。至于年輕時的希望與憧憬,更是一想一傷心,萬念皆成灰。所以呢?興亡之間,由人由天?悠悠蒼天,無言以答。凝望面前江水,古今多少事,王侯將相與才子佳人,都在半夜?jié)O人蒼涼無奈的號子歌聲里了。
在宋詩中,陳與義晚期風格絕類少陵,很大程度是時代相似,身世使然。安史之亂與靖康之變,都是一個強大王朝由盛轉(zhuǎn)衰的關鍵節(jié)點。世變滄桑,積郁心胸,所以慨嘆萬千,長歌當哭?!暗奁缴?,輕了少陵詩。”悟得少陵離亂詩,已是白發(fā)蒼蒼、傷痕累累。(喬昕宇)